“临时救助+低保型”案例 户主尼某,家中5口人,配偶白某和3个小孩(2名大学生、1名小学生),家中1个劳力,主要收入来源为尼某务农及生态岗位补助。白某患有胃癌和乳腺癌,先后花费医疗费用18万元,医保报销后个人支出大,并需要长期服药。该家庭除日常基本生活开支外,有固定医疗支出,导致家庭生活困难,同时,该户住房也需要维修加固。 支出型困难家庭该实施哪些救助政策? ①根据《西藏自治区临时救助办法》第五条和《拉萨市临时救助实施细则》第七条“因学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不分户籍、不分城乡,根据困难情况纳入临时救助范围。②根据《西藏自治区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第二条“具有西藏自治区户籍的家庭,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财产和生活状况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应当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③根据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相关会议精神,及时与住建、医保部门进行数据共享和转介服务。 一是发挥临时救助作用。按照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程序,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核查,查看就医票据,按照家庭最高救助标准实施临时救助。二是及时纳入低保。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线下线上核实家庭经济状况,公示等程序,将尼某一家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三是开展转介服务。在解决兜底保障的同时,强化困难群众信息数据的共享,将该户住房情况转介住建部门,落实“春风行动”相关政策。 一是实施临时救助。按照临时救助家庭最高救助标准,发放10000元临时救助金,保障一家5口基本生活。二是及时纳入农村低保。综合考虑该户家庭收支情况,按照低保纳保相关程序,及时纳入农村低保。三是开展转介服务。该家庭属于六类人员,根据某县2025年-2027年乡村住房质量提升“春风”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将该户纳入2025年住房质量提升春风行动,统规统建150平米住房。 一是主动发现保民生。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因医疗支出型突发困难户明显增加,要切实加强主动发现机制,通过入户走访等方式主动发现,实行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二是数据共享增合力。着力落实“8+1”社会救助机制,加强与医保、住建、人社等部门数据共享,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可以享受更加优惠的救助政策,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困难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责任编辑:旦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