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社会救助

从单一兜底保障到多元救助帮扶面向共同富裕的社会救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发布时间:2023-02-13 17:00
来源:民政局社会救助科
访问量:
【打印文本】
分享到: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社会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近年来,拉萨市民政局紧紧围绕“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保民生、促发展”的总体要求,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制度体系日益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健全,财政投入持续加大,救助水平稳步提升,管理服务优化升级,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坚持高位统筹,不断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制度体系是推动惠民政策落实落地的基础。始终把社会救助制度建设作为兜底线、保民生的关键要素,着眼“困、弱、老、幼、残”弱势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让制度体系真正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保护伞”。

一是社会救助制度逐渐健全。近年来,先后制定出台《拉萨市临时救助实施细则(试行)》《拉萨市关于返贫致贫建立兜底保障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的意见》《拉萨市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拉萨市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拉萨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施细则》《拉萨市城镇低保边缘家庭救助管理办法》《拉萨市收养评估实施细则(试行)》《拉萨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等20多项政策,打出了救助政策“组合拳”,进一步健全织密织牢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

二是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从困难群众最关心、最迫切入手,逐步构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与特困供养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社会帮扶为补充,实现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认真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孤儿、残疾人和老年人“两项补贴”政策,2022年共兑现各类保障政策补贴 1.2亿元,惠及1.4万人;落实临时救助资金400余万元,惠及2.8万人。在专项救助辅助方面,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缓解因病致贫。实施教育“三包”和贫困学生教育资助政策,解决因学致贫。聚焦边远农牧区,实施危房改造项目,常态化开展危房检查,发现一户、改造一户、达标一户,住房安全隐患动态清零。实施公租房和住房补贴政策,减轻困难群众住房负担。实施岗位援助、公益性推就业、强化技能培训、开展政策宣传,召开就业困难群体招聘会等多途径促使“输血式”救助变为“造血式”救助。在社会力量补充方面,大力培育公益慈善、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类社会组织,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补充救助资源。近年来,全市社会组织筹集救助帮扶资金540余万元,对全市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中尿毒症患者、斜视患者、在校大学生开展“助医”“助学”慈善项目。

二、坚持严格规范,建立健全科学高效工作保障机制

注重统筹社会救助资源,推进部门之间协同配合,优化工作机制,发挥整体合力,更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让工作机制真正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助推器”。

一是建立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市、县两级建立了以分管负责同志为总召集人,31个部门共同参与的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社会救助综合工作格局,定期研究社会救助重点工作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二是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依托乡(镇)、街道,统一设置社会救助服务“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 建立“转介”工作机制,完善部门间分办、转接流程,畅通“救急难”报告渠道让困难群众求助只进一扇门。

三是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共享机制。建立申请救助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与公安、住建、人社、工商、扶贫办、国税、残联等13家单位签订了信息共享协议,户籍、车辆、存款、婚姻等多项数据信息可通过核对平台在线查询做到救助对象认定精准化,救助政策落实精细化。

三、坚持改善民生,推动社会救助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加大财政投入,逐步提高救助标准,适度扩大救助范围,实现社会救助扩围增效,让困难群众真正感受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获得感”。

一是保障标准逐年提高2016年以来,先后6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标准从714元/月提高至974元/月,累计增长36.4%;农村低保标准从2650元/年提高到5160元/年,累计增长94.7%;城镇分散和集中供养标准由11138元/年提高至14461元/年,累计增长29.8%;农村分散特困人员保障标准由5710元/年提高至7740元/年,累计增长35.6%;孤儿保障标准从1000元/月提高至1059元/月,累计增长5.9%。

二是救助对象逐步扩围。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深入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实施城乡低保“单人户”“渐退期”政策,将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按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建立城乡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定期做好数据比对,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特定保障对象,实现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预警和救助帮扶。

三是救急难作用凸显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或个人给予应急性、过渡性救助,有力保障其基本生活。尤其是2022年应对新冠感染疫情受困人员救助,第一时间启动救助应急预案,市、县两级全面畅通“12349”救助服务热线,建立主动发现、主动救助机制,有效保障疫情期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力服务疫情防控大局。

四、 坚持便民惠民,有力提升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

充分认识新时代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重要意义,以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力量发展撬动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提升,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让民政服务真正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连心桥”。

一是社会化运作,提升基层经办服务能力。2019年,率先在全区建立基层救助经办人员队伍,利用社会救助资金的4%约628.4万元,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救助加强基层救助经办服务项目,招聘79名社会救助基层经办服务人员充实到全市63个乡镇(街道)。2020年起,试点启动乡镇(街道)“双语”社工站建设项目,培育一批专业社工服务机构,建立一批社会化、专业化、本土化社工人才队伍,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社工服务品牌项目,不断强化基层民政服务力量。

二是信息化支撑,推动高效智慧救助。坚持以系统思维推进社会救助改革,聚焦解决救助政策碎片化、救助信息孤岛化、救助力量分散化等问题,充分运用金民工程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平台,用大数据跑赢困难群众需求,实现“快速预警、精准核对、智能计算”的高效救助服务,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三是标准化要求,落地一批民生项目。建设拉萨市精神卫生福利院、拉萨市麻风病治愈人员安置房、拉萨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中心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曲水江村麻风病治愈人员安置、拉萨市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拉萨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智慧民政信息平台等项目总投资达到4亿元,不断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需求,为兜底保障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硬件支撑。

四是规范化管理,实现社会救助阳光操作。2018年起,连续三年开展全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行动,通过线上平台核对和线下入户核查相结合、存量核对和增量核对相结合、工作治理和作风治理相结合,深入治理“错保”“人情保”“漏保”,严肃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对社会救助的制度建设、操作管理、资金使用等情况,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抓好问题整改落实,实现了监督检查的常态化机制化。

五是便民化服务,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简”程序,“缓”退出,“快”响应,“暖”服务的改革措施,将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至县(区)级,缩短救助时限、简化救助流程、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增强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阐述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工作部署,为新时期民生保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拉萨社会救助工作将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改革创新,完善制度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政策落实,把具有拉萨特色的基本民生保障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聚焦聚力“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当好“七个排头兵”,推动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旦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