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政要闻

拉萨市民政局以“一个目标 两个重点 三个精准 四个举措”确保脱贫攻坚提升巩固工作成果

发布时间:2020-05-06 18:16
来源:市民政局
访问量:
【打印文本】
分享到:

自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及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具体要求,市民政局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应保尽保、兜底救助的工作职能,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作用,确保了提升巩固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落实救助政策,防止返贫致贫(一个目标)

一是全面落实摘帽不摘政策的要求,对于收入水平超过扶贫标准但低于低保标准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后继续享受低保政策,做到“脱贫不脱政策”。将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的支出型贫困家庭,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全面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和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认真落实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让兜底保障政策真正发挥兜底作用,防止返贫致贫现象发生,确保困难群众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的目标。

二、开展志智双扶、巩固攻坚成果(两个重点)

扶贫先扶志,始终坚持“志智双扶”,以市民政局党组确立的1234驻村工作思路为抓手,努力开创驻村工作新局面。一是开展对群众的扶志、扶智、扶勤、扶德教育,破除陈旧观念,分析致贫原因,转变思维方式。二是加大对典型致富带头人、勤劳致富脱贫户先进事迹宣传力度,引领带动群众靠自己双手勤劳致富。三是通过发放宣传单、集中宣讲、一对一宣讲等方式,引导群众牢固树立自强自立,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信心。四是积极鼓励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虫草采集等,不断增加群众现金收入。五是多措并举,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引导贫困群众尽快转变观念,克服“等人扶”、“等脱贫”等消极思想,树立“贫困可耻、致富光荣”观念,真正激发出“要脱贫”、“要致富”的强大信念。六是认真落实“消费扶贫”政策,妥善解决村办集体经济产品销售难、质量差等现实问题,提高村集体经济的整体活力和经济效益,让群众获得更大实惠。七是开设扫盲班,全面提升群众的文化水平,为其创业就业创造条件。

三、做到“对象认定精准、政策执行精准、资金落实精准”(三个精准)

一是按照“六个精准”要求,率先在全区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对我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行第三方核查,对全市城乡低保对象进行全方位、深层次核查评估,进一步加强保障对象动态管理,真正实现了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有效做到救助对象精准认定。二是各县(区)认真开展低保复核,在乡(镇)、村(居)入户100%的基础上,县(区)民政部门抽查30%进行了复核,个别县(区)核查率达到100%,加大了救助对象摸排力度,杜绝了政策执行偏差。三是2020年第一季度共为8070户14654人城乡低保兑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2161.8万元;为1341名特困供养人员兑现特困人员供养资金370.36万元;为 542名孤儿兑现孤儿生活保障金178.86万元;为19人次解决临时救助资金7.16万元,及时向各乡(镇)下拨临时救助备用金330万元;2020年为13865名城乡低保对象和1352名特困人员兑现物价联动补贴资金244.18万元,有效做到了资金落实精准目前,保障对象对低保满意率和低保对象认定精准率均达到95%以上。

四、强化“四个举措”、扎实推进

(一)加强党建,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市扶贫搬迁点39个,建立村(居)委会13个,选举“两委”班子成员65个。其中,易地扶贫搬迁点建立村(居)委会6个,选举“两委”班子成员30个。曲水县1个村,达孜区2个村(居)即将选举,其他群众就近就便融入所在村(居)接受服务与管理。村(居)委会的建立,进一步服务教育管理了群众,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和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健全机制,提升基层经办服务能力。一是率先在全区成立了乡镇民政所,实现了我市10个县(区)乡镇民政所全覆盖。每年将乡(镇)民政所工作经费列入年初财政预算,乡镇民政所的建立进一步解决了基层民政工作无场地、无人员、无经费等“三无”局面。二是在全市66个乡镇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窗口,以“个人申请—窗口受理—分类转办—部门承办”为主体,构筑“政府领导、民政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起到整合救助资源、形成救助合力的作用,为优质高效便捷的受理、转办、办理、反馈社会救助申请提供坚实保障,确保救助资源及时用于急需救助群众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三是根据国家、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社会救助工作实际,投入438.38万元聘请79名服务人员,其中将71名服务人员定岗到乡(镇)一级,目前正在开展人员招聘工作,2020年5月份将派遣服务人员到基层开展工作。

(三)完善政策,解决困难群众实际困难。为切实发挥好民政兜底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职能,市民政局结合实际,及时健全完善两个政策”。即《拉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拉萨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施细则》。制定了两个办法”。即《防返贫预警监测和帮扶机制》《社会救助资金监管办法》。建立了“两个制度”。即《拉萨市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拉萨市“三岩片区”跨地市搬迁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目前,两个政策两个办法“两个制度”已经局长办公会扩大会议研究通过,再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修改完善后出台。以上政策制度将进一步明确政策界限,确保精准救助、精准施策,为防止返贫致贫兜底保障工作提供政策依据,确保有策可依、有章可循。

(四)理顺机制,发挥基层社会治理成效。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点基层组织建设和治理工作,一是建立各项制度。指导新成立的13个村(居)委会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和村(居)民委员会工作各项职责。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加强服务和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运行。二是促进农牧民增收。各村(居)“两委”班子通过招聘会、职业介绍、群众自主创业等措施,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增加收入。达孜区德庆镇幸福新村通过拉萨市、达孜区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农牧民合作社累计转移就业405人,300户贫困人口中参加就业培训447人次,就业人员平均月工资达2000—4000元,以抽签形式给55户解决商品房。林周县卡孜乡举办培训班,主要培训拉萨话、专挖机、保安、厨师等,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墨竹工卡县工卡镇嘎则居委会周边建设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农贸市场、综合文化服务站等,方便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林周县卡孜乡易地扶贫搬迁点已建成村级活动场所、幼儿园,准备验收。堆龙德庆区东嘎镇祥和苑居委会正在筹建村级活动场所。五是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各乡镇举办培训班,向搬迁群众培训拉萨话、跳廓庄舞等,丰富群众生活,协调教育部门开创绿色通道,解决搬迁户适龄儿童就近上学。

责任编辑:陈仕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