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五公开”推进工作 / 服务公开

为民解愁纾困 传递出满满的救助暖意

发布时间:2024-08-29 19:04
来源:民政局
访问量:
【打印文本】
分享到:

拉萨作为西藏首府城市,来流动人员的救助工作既艰巨又多变。今年以来,市民政局通过综合施策,将社会救助工作与城乡治理有机结合,有效利用转介服务与部门间的协作机制。在主动发现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加大力度,从而显著增强外来流动人口帮扶效能,确保那些处于生活困境中的外来者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关怀与支持。

一、转介服务,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邓巴,这位年满66岁的高龄村民,居住在昌都市八宿县同卡镇亚同村,是一位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依赖八宿县的分散特困供养维持生活。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如何安度晚年以及由谁来照料他,成了他心中难以解开的结。得知邓巴老人的孤独境遇后,拉萨市民政局迅速激活了转介服务机制,与八宿县民政局紧密沟通,成功地将他的保障类型从分散特困更改为集中特困。鉴于老人患有高血压等健康问题,不便返回昌都接受集中供养,两地民政部门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最终将邓巴老人妥善安置在拉萨市社会福利院,使他得以安心享受晚年。

邓巴老人的忧虑和牵挂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他深深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以及各级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坚信自己的晚年生活有了坚实的后盾。

    二、部门联动,增强社会救助成效。近期,拉萨市民政局联同公安部门,对从昌都江达县自发搬迁至拉萨的一户家庭进行了深入调查。该家庭中,一位老人频繁外出乞讨,而孩子们由于缺乏家庭教育,价值观出现了偏差。经过细致的入户走访,发现这个家庭共有13个成员,生活主要依靠丈夫零星的打工收入维系,经济状况极为艰难。


针对这一家庭的特殊情况,市民政局迅速激活了临时救助机制,首先提供了5000元的临时救助金,以解他们的迫切之需。紧接着,市民政局将这一家庭的情况通知给了其户籍所在地的民政部门,以便他们能够及时获得最低生活保障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市民政局联合公安部门和家庭所在街道办事处力量,对这个家庭进行政策宣讲和思想教育。通过经济援助与思想引导的双重措施,有助于这个家庭实现长期的稳定与自我发展。

        

三、数据共享,提升主动救助水平。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体系的效能,激活各级社会救助联席会议机制,加强民政、公安、城市管理、卫生、医疗保障以及各街道之间的合作。通过整合视频监控和其他信息化工具,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促进数据资源的共享。完善外来临时困境人员和流浪乞讨者的主动识别机制,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救助服务。实现“早期发现、早期报告、早期救助、早期治疗、早期转介”,以此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已对216名外地户籍的困难人员提供救助,发放34.35万元的救助金,其中涵盖了204名区外人员和80名区内人员。

通过实施一项又一项的救助政策,办理一件又一件解决民生难题的事务,市民政局致力让处于困境中的民众深刻感受到党和政府始终如一的深情厚意,让他们体验到援助与支持时刻相伴的温暖。

责任编辑:旦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